本文作者:新车测评

今年更适合买债基?

新车测评 2024-01-20 745

随着存款利率普遍下调、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去年业绩不佳,更多投者将目光转向低风险的投工具,比如债券型基金。

去年债市也确实有过“走牛”的表现。在业绩上涨的助推下,债券型基金规模也“水涨船高”,去年部分产品还进行了大额限购举措。

眼下,A股市场震荡不断,投者对债市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受访人士分析,债市利率在今年可能依旧保持下行态势,因此以债券型基金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依旧会有不错的配置机会。

债市可期

“我现在有国债,而且跑得非常好。”当被问到2024年该如何做投时,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洪灏在中国首席经济学论坛年会上分享了策略,他认为,债券也许依旧会在2024年“跑”得很好。因为风险偏好的缺失,导致了过量的流动性被引到低风险金融产。

债市曾在去年整体走牛,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去年初的2.83%下行至去年末的2.56%,截至今年1月17日,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2.51%附近。与此同时,股票市场依旧震荡,低利率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银行存款利率步入“1.0”时代。

“在储蓄利率普遍下调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仍然具备较高的参与价值,债券利率可能呈现‘窄幅震荡、中枢下探’的走势。”汇添富基金纯债投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杨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债市利率可能继续下行成为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嘉实基金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今年宏观底色不变,经济仍将持续转型,债市仍将呈现“低利率+低波动”的特征。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张勇认为,债市利率可能仍然保持震荡下行的态势。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的基调下,宏观政策会根据经济基本面的修复节奏进行适当调整,需把握宏观政策的出台节奏。

“今年做固定收益类投,尤其是债券类产,依然会有良好的表现,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回升仍然需要更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来支持。”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告诉记者。

债基“吸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可统计的2328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去年平均净值涨幅为3.66%,可统计的672只短期纯债基金去年平均净值涨幅为3.26%,被动指数型债基和一级混合债基去年的平均净值涨幅也均在3%以上。

同期,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涨幅分别为-9.53%和-13.94%(以上份额均分开计算)。

另外,上述债基3%以上的平均收益率也比绝大部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要高。

经过股票市场的“教训”后,投者们的风险偏好正在下降。杨靖认为,对于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者而言,固收投仍具备不错的性价比,债券类基金值得重点关注。

从债券型基金多个细分种类来看,只投债券市场的纯债型基金在去年受到了更多金的青睐。数据显示,去年发行规模排名前24的基金均属于债券型基金,其中有21只属于中长期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均接近80亿元。

在去年的震荡市场行情下,债券型基金吸引了更多金流入。部分基金公司不得不将业绩表现好的债基“关门谢客”,有些基金甚至将单日单账户单笔金额限制在100元以内。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免债基规模短期快速增长,影响到原持有人的利益。或者为了保持收益曲线,采取了限制申购金额的措施。

优化配置

在今年的产配置偏好里,规模悄然增长的债基依旧很受关注。

“债基在一季度时点会存在配置机会,优先短久期,后续再考虑拉长久期。”盈米基金研究员李兆霆向记者表示,短债在春节前仍处于金面宽松的状态,在美联储停止加息释放鸽派信号的背景下,美债收益率回落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因此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空间会放大,利好短债。

张勇认为,未来要关注债市三大机会,“从券种角度看,重点关注曲线极限压平下的短久期利率债机会、管新规落地后的地方一般债的配置机会以及二级本债的交易机会”。

袁雨来分析,如果投者想求稳就做利率债方向的投,因为其背后是国信用;如果想博取更高收益可以关注信用债,目前来看,化债依然是国支持的方向,但需要看底层产是否有过度信用下沉现象,注意规避个别地方债务爆雷的风险。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则指出,在今年“产荒”格局下,利率债配置力量仍然较强。信用债方面可类比2019年,社融企稳初期,震荡市的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

杨靖主要看好三类产品在今年的发展,分别是短债/中短债、综合信用债和“固收+”基金,其风险和收益特征也是逐步提升。

“可将产配置想象成一座金字塔,偏稳健的固收类投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嘉实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从今年开年来的市场走势看,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而加大“稳健类”产配比,有助于提升多市场的适应性,帮助平滑波动、提升投体验。

记者:夏悦超

编辑:陈��

责任编辑:毕丹丹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新车测评本文地址:https://nnxinche.com/chepin/37595.html发布于 2024-01-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车评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