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庞华玮广州报道
第三方平台统计显示,2023年20上市公司认购27.43亿元私募产品。
然而,几欢喜几愁。
2023年,一部分上市公司投私募基金获得不错收益,尤其是投于债券策略产品、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以及多产策略产品。
而另一部分上市公司投于主观多头的私募产品,有较大概率出现浮亏,更有部分上市公司踩雷私募产品,不得不面对上亿投血本无归的困境。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上市公司2023年46次认购私募证券产品,涉及46只私募基金和28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合计认购27.43亿元。
其中有12次单笔认购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
最大的一笔来自贤丰控股,不超过3亿元。
贤丰控股总市值35亿元,属电工电网行业,涉及漆包线产业链,公司专业研制、生产与电子信息、用电器和国防科技配套的微细及特种漆包线。
该公司2023年3月17日公告称,贤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全、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亿元(含本数)的闲置自有金认购私募证券投基金份额,投期限为自本次投经审批通过日起不超过12个月,上述金额度在投期限内可滚动使用,期限内任一时点的交易金额(含前述投的收益进行再投的相关金额)不应超过投额度,公司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额度范围内行使投决策权并签署相关法律文件。
具体来说,2023年贤丰控股投于创盛置慧塬二号私募证券投基金,该基金是横琴创盛佳融基金旗下基金,投采取股票策略。由于私募基金不需公开投情况,目前查不到该基金的投收益情况。
从认购产品所属策略来看,2023年上市公司认购的逾27亿元私募基金,其中认购股票策略产品16只,占上市公司认购私募证券产品总量的34.00%。
此外,债券策略、多产策略、组合基金、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私募证券产品同样受到上市公司青睐,上市公司认购数量均在5只及以上。
不过,遗憾的是,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市公司认购数量最多的股票策略产品,在去年表现欠佳。截至去年12月31日,有业绩记录的3052私募旗下股票策略2023年度平均收益为-2.13%。而2023年度,债券策略领跑五大策略,平均收益为9.34%,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为4.45%,多产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为2.50%,组合基金产品平均收益为0.12%。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私募产品都能带来好回报。
比如,两上市公司横店东磁和英洛华因遭遇私募“跑路”事件,导致近超亿元金无法按期兑付。
2023年12月12日,横店集团旗下两上市公司横店东磁、英洛华双双发布解聘及聘任公司财务总监的公告。
早在2023年11月25日,横店东磁、英洛华先后公告,所购买的信托理财产品存在无法兑付风险。公告显示,2022年11月22日,横店东磁与国通信托签订《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金信托信托合同》,并以3亿元认购了盈瑜一号,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收回1375万元,其余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或全额兑付的风险,其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英洛华公告称,2023年1月18日,全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下称“联宜电机”)以1.2亿元闲置自有金,认购“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金信托”,期限为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35%。截至11月25日,上述信托理财产品尚未到期,联宜电机累计已收回436.92万元,其余款项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其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这一事件在2023年最后两个月曾引起轩然大波。2023年11月14日,坊间出现“百亿FOF私募华软新动力踩雷”的传闻。据传闻,华软新动力投了汇盛投,汇盛投下投至瑜瑶投,瑜瑶投又下投到其他私募产品,产品的底层产是一个没有托管的产品,金账户是管理人的公司账户,而最底层管理人已经将产全部转移,导致产品无法兑付。
对此,华软新动力公告解释称:“公司旗下FOF产品下投了汇盛投,汇盛投先前声称自己做量化对冲策略,后来经华软新动力调查发现,汇盛投只是将金下投了瑜瑶投的产品,华软新动力迅速采取行动,报案申请对涉嫌产品造假的私募管理人汇盛投采取措施。华软新动力则对下投方面的失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不实市场传闻给投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华软新动力为FOF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主要服务于银行、国企、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者以及族财富管理客户。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进行理财委托,应该选择低风险产品,以保值为先,不应该为追求高收益率投冒进。从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横店东磁和英洛华投的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和5.35%,远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和货币基金收益率。这说明,这些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事实上,这些信托产品的底层产都是杭州瑜瑶发行的私募基金,如今杭州瑜瑶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多层嵌套投、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