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新车测评

奥迪与上汽合作开发ADP平台,电动化下半场借道超车有戏吗?

新车测评 2024-05-27 1959

当中国车市“卷”到了一个新高度,豪华车市场逐渐被造车新势力重新定义,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浩浩荡荡席卷而来,来自德国英戈尔施塔特的奥迪坐不住了。

近日,奥迪宣布将联手上汽集团开发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全新汽车平台——ADP(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与此同时,基于ADP平台打造的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已提上议程,预计首款量产车最快将在2025年面世。

有内部消息称,从5月下旬开始,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将着手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就会安排奥迪新车投产事宜,新车大概率就是上文提到的ADP平台下的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

零零柒车邦德认为,随着ADP平台正式上马,奥迪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的上市周期将大幅缩短,这也有助于奥迪加快速度去推动电动化进程。

毕竟,当前中国市场中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风头正劲,合资车企大多面临着转型阵痛,在电动化方面推进节奏缓慢,产品和技术迭代方面也落后半拍甚至已经有了代差。数据显示,今年4月,德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下跌了2.2%,市场份额已萎缩至19%。

有一个好消息是,基于此次合作项目的管理团队已经就位,奥迪方面的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将担任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他将推动相关合作成果尽快落地,并直接向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汇报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宋斐明在大众汽车集团拥有25年的工作经验,此前曾担任奥迪汽车股份公司A级到C级细分市场电动车型系列负责人,过去几年,他还主导了目前所有已经上市或即将发布上市的奥迪纯电动车型,包括奥迪e-tron、奥迪Q6 e-tron等等。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新事业中,宋斐明目前带着家人在上海居住和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奥迪将致力于同上汽集团加快推进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优化成本结构,放大协同效应。“我们其实是有三个团队在共同工作:奥迪、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因为中国团队和德国团队一起协同工作,当中国团队休息的时候,德国同事会基于中国团队的成果接力,所以我们的工作时间总的算下来一天有20个小时,这样的合作模式加速了工作的推进,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同时,上汽集团子公司零束科技将为合作项目提供汽车智能技术,零束科技CEO李君称,未来奥迪品牌全新纯电产品将配备行业领先的软硬件,并拥有更流畅、更友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随着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上汽奥迪接下来的发展也更具想象空间。从销量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上汽奥迪共交付了3万辆新车。今年第一季度,上汽奥迪累计销量1.2万辆,同比劲增430%。

接下来,上汽奥迪将继续拓展渠道布局,预计到2024年底将突破240家,2025年将完成全国300家的布局。此外,上汽奥迪还在成熟商圈布局“上汽奥迪用户中心”,与都市店共同组成多形态的复合型网络,提升市场可及性。

作为老牌豪华品牌,奥迪深知只有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才能减少掉队的可能。此次通过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奥迪将在中国市场投放更多纯电产品。按照奥迪之前制定的战略规划,到2025年前,奥迪将投资350亿欧元用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旗下纯电动车型将达20款,全球范围内交付的汽车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新能源车;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将只推出纯电动车型。到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全面加速品牌电动化转型,届时奥迪在全球的自有生产基地都将投入电动车生产。

当然,从目前来看,奥迪和奔驰、宝马在营收、利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23年全年,奥迪在中国的交付量落后于奔驰和宝马,但差距相比前几年有所缩小。在价格体系上,奥迪付出的代价比这两家都要大。考虑到中国业务在各自盘子中的占比,奥迪相对于奔驰和宝马更高,即中国市场对奥迪而言更重要。换句话说,奥迪希望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大力度的投资,让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至于是否能收到与投入相匹配的回报,现在还很难给出定论。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奥迪旗下首款基于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豪华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车型——全新Q6L e-tron已登台亮相,该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包括转向系统、电机扭矩分配系统、底盘结构件都是全新开发的。按照计划,全新Q6L e-tron将在今年年底量产。而和走高端化路线的PPE平台不同的是,此次奥迪与上汽集团共同开发的ADP平台在定位上略低一些,主要面向的是平民化、大众化市场。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又想起了“南北奥迪博弈”的那段往事,其实背后也考验着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平衡能力。

早在2016年,上汽集团就曾官宣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合作。但这一举动让一汽-大众奥迪的经销商颇为恼火。当时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一汽-大众奥迪近30家经销商参与了同奥迪高层之间的谈判,要求奥迪中断与上汽集团合作,否则将停止提取奥迪进口车与国产车。

到了2017年2月,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发布声明称:最近三年来,奥迪销量维持在50万辆左右,距离此前的百万辆目标差距过大,经销商亏损严重。在奥迪实现在华年销量100万辆之后,经销商不反对奥迪评估和探讨在中国选择新合作伙伴及新建网络。

在经销商的施压下,奥迪方面终于妥协:在年销量达成90万辆后再启动与上汽集团合作,未来上汽奥迪与一汽-大众奥迪渠道和销售并网。随后,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也暂时沉寂了一段时间。

不过,2018年6月,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迎来了转机。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证实,德国大众已经将上汽大众1%转给奥迪。7月,上汽大众成立奥迪品牌事业部,这意味着上汽大众与奥迪合作的脚步加速了。

2020年7月,更有消息称,上汽集团计划与大众汽车集团一起投资41亿元用于改造上汽大众工厂,用于生产上汽奥迪品牌全新车型。同年12月,上汽、一汽、奥迪三方达成共识,上汽奥迪产品将通过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与服务相关业务,同时将构建创新销售模式,即代理商模式。

2021年4月,以“进取,进未来”为主题的上汽奥迪之夜在上海盛大开启,活动现场,上汽奥迪品牌正式亮相,标志着上汽集团与奥迪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去年7月,奥迪和上汽集团曾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包括拓展中国本土化产品谱系,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当时有媒体猜测称,奥迪和上汽集团可能会基于“上汽星云”平台展开合作,该平台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具备“长轴距、主后驱、超薄电池模块”的特点,可覆盖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和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级别、多种类的整车产品,在技术层面基本上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

上汽集团方面,其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新四化发展战略,率先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创新技术布局,面向新赛道培育核心竞争力。

2023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4.6%,位居国内车企第二名。今年4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同比增长9.3%,1至4月累计销量达28.5万辆,同比增长35.4%。

所以说,无论是谋求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更进一步”的奥迪和大众汽车集团,还是力争扩大规模和提升业绩的上汽集团和上汽奥迪,都对此次合作项目寄予厚望。

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永远充满机遇,如果未来合资车企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在实力方面足够出众,同样有很大可能受到消费者热捧甚至成为走量车型。

只是相比以前,合资车企在华面临的挑战也比当年更大和更多。

在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崛起下,传统豪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前一些主流豪华品牌躺平都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不再。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传统豪强唯有积极拥抱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次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是奥迪积极求变的体现,也是自主车企逐渐强大的缩影,这种深度合作的模式不仅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新车测评本文地址:https://nnxinche.com/chepin/39417.html发布于 2024-05-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车评网

阅读
分享